• 松江档案信息网欢迎您!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2023年06月02日 星期五
标题: 正文: 栏目:
局馆介绍
           局馆概况
           基本职能
           机构设置
           馆藏指南
           领导信息
首页 > 局馆介绍 > 馆藏指南

全宗名:松江区教育局

全宗说明:
松江县教育局档案全宗介绍(节录)
机构沿革 在民国十二年(1923年)五月,改劝学所为教育局,以局长一人,视学及事务员若干人组成。县教育局设董事会。
民国十六年(1927年)七月,松江县教育局直隶于江苏省第四中山大学区(后更名为中央大学区)教育行政院,设局长、督学各一人外,还设总务、学校教育、扩充教育三课。同时将原董事会改称教育行政委员会,并设置教育款产委员会。
民国十八年(1929年)十月,取消大学区,县教育局恢复原来的地位。在局长下设总务、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三课,另设督学一人,每课设课长一人,课员、事务员共三、四人。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日本入侵松江后,松江县的教育由维持会统管;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成立汪伪松江县公署教育科,后又改科为局。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抗日战争后裁撤教育局,建立教育科。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四月,按省教育厅决定,恢复县教育局,直到1949年松江解放。
1949年5月松江解放,即建立松江县人民政府教育科。与此同时,松江城厢改为松江市,设松江市人民政府教育局。1949年8月市、县合并建立松江县教育局,设学校教育课和社会教育课。
1950年撤销县教育局,建立松江县人民政府文教科,设中教、小教、社教三课。1954年下半年改为松江县人民政府教育科。
1956年上半年又改科为局,并于是年十一月经县编制委员会同意下设教研室。
1962年10月撤销松江县教育局和松江县人民委员会文化科,合并成立松江县文教局。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县文教局机构逐渐瘫痪,原有的教育行政管理体制被诬为“修正主义”的管理体制,遭到批判并彻底破坏。1
1967年8月成立文教卫生领导小组。
1968年4月建立松江县革命委员会文教卫生组。
1969年12月,成立松江县文教卫生局革命委员会。
1972年4月建立松江县革命委员会文教局。
1974年3月县文教局机关设一室四组:办公室、政工组、教育组、文化组、业余教育组。
1978年12月,文教局调整股室,设办公室、人事股、普教股、文化股、工农教育股、计划财务股等一室五股。
1981年5月撤销松江县文教局,建立松江县教育局。
1982年10月至1983年底教育局机关共设一室五股:办公室、人事股、普教股、工农教育股、计划财务股、勤工俭学管理股、。
1984年6月教育局改革体制,撤销原有股办,改设局长办公室和工农教育办公室。
1986年8月28日起,局行政机构由原来的局长办公室、工农教育办公室、校办工业公司调整为:办公室、人事股、普教股、成人教育股、计财股、勤工俭学股、校办工业公司;局党委仍设党委办公室,下设工会、经打、复查三个办公室。
1987年2月成立了“德育研究室”,9月,校办工业公司从教育局机关分离出来,变为独立的事业性质的服务公司。
主要职能 松江县教育局的主要职能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管理和负责全县中小幼教育、工农教育等教育教学事业方面的工作。
档案介绍 松江县教育局档案全宗24号。档案全宗共940 卷。其中永久 卷、长期 卷、短期 卷。全宗内档案主要分:1、综合类(包括总结、会议记录、文件、大事记、体制改革、党内会议、人代会材料)。2、组织(包括干部任免、处分、人事、劳动工资等文件)。3、计划、财务(包括基建、经费、统计等各类报表、计划)。4、勤工俭学(包括校办工业生产、考核、认股、承包等报告、批复)。5、工会、共青团、妇联的各类通知、报表。6、普教、幼教、职教、特殊教育的通知、计划、总结。7、招生工作的情况、报表。8、工农教育的计划、总结、通知。
Copyright © 版权所有 上海市松江区档案局
地址:上海市松江区中山中路38号 电话:021-37736578 网站访问人次:18199112
政府网站标识码:3101170037  沪ICP备11041337号 

沪公网安备 310117020039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