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松江档案信息网欢迎您!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2023年03月27日 星期一
标题: 正文: 栏目:
档案史料
           风土人情
           每周人物
           旅游文化古迹
           松江历史沿革
           历史松江
           松江之最
           上海之根
           《松江档案》内刊
           史料公布
首页 > 档案史料 > 每周人物

朱舜水(1600~1682年)

 2009-10-11
         朱舜水,名之瑜,字鲁玙,以号行。明浙江余姚人,寄籍松江。诸生。8岁丧父,随兄居松,受业于朱永祐、张肯堂,以学行有声乡里。曾数次被荐,因慨朝政腐败,不愿仕进。崇侦十七年(1644年)和弘光元年(1645年),曾多次奉诏特征,又被荐授江西提刑按察司副使兼兵部职方司郎中,都不去。于是被台省以“无人臣礼”论劾。恐被逮,乃逃往舟山。后转抵日本、安南,仍还舟山。
        清兵破南京,下浙、闽,舜水立志抗清,曾多次去日本,谋借援兵未成。顺治六年(1649年),鲁王到舟山,以张肯堂为东阁大学士,朱永祐为吏部侍郎。舜水往来联络于厦门、舟山间,受朱永祐等荐举,都不受。次年,与兵部侍郎王翊定交,并居四明山寨,商议恢复之策。顺治八年,清兵陷四明山寨,王翊殉国。清兵又攻占舟山,朱永祐、张肯堂皆死难。舜水亡命安南、日本、暹罗等地。顺治十四年,在安南遭“供役”之难,被扣50余日,论斩,宁死不屈。安南王敬重他,放回,仍至日本。
        顺治十五年,应郑成功之招,赴厦门。次年五月,郑成功与张煌言会师,由长江进攻南京,舜水从军北伐。失败后,定居日本。时日本厉行海禁,不准外人居留,但对舜水例外。先在长崎讲学,后应水户藩主德川光国之聘,移居江户(今东京)。德川尊舜水为师,经常询以国家施政大计以及礼乐典章制度、文化、学术等问题,备受优礼。居日本22年,与日本学者及各方人士多有交往,并招收学生,讲授中国文化,主张“实理”、“实行”、“实用”,为日本培养出许多人材。
        特别重视史学,认为“经简而史明,经深而史实,经远而史近”。其治史方法对日本“水户学”的建立有一定影响。德川光国最初开设彰考馆,编纂《大日本史》时,曾聘舜水参与工作。史馆第一位总裁即舜水学生安积觉。
        舜水曾把农圃工匠技术、衣冠器用制作,介绍与日本人民。在江户小石川,模仿中国西湖、庐山风景。为德川国光设计“后乐园”,为今日本著名园林之一。还著《学宫图说》,亲自指导制成大成殿模型(现藏水户市彰考馆)。以后即按《图说》及模型,建造东京汤岛“圣堂”。日本学生将舜水所介绍的中国人文风物,辑成《朱氏舜水谈绮》一书,至今被视为“一部明代人文风物的百科全书”。
        在日本终生穿明代服装。主张中、日两国应平等相处,世代友好。受到日本朝野和民众广泛尊敬。后老死于江户。日人谥为“文恭先生”,立祠祀之。墓在日本茨城县久慈郡太田町瑞龙山麓。今日本教科书上还载有他的事迹。
        著作有《文集》(25卷)、《释奠仪注》(1卷)、《阳九述略》(1卷)、《安南供役纪事》(1卷),在日本流传很广。后于民国元年(1912年)由日人稻叶君山编为《朱舜水全集》出版。后由北京大学教授朱谦之整理出版《朱舜水集》。另有《舜水先生印谱》(藏于日本茨城县博物馆)。
Copyright © 版权所有 上海市松江区档案局
地址:上海市松江区中山中路38号 电话:021-37736578 网站访问人次:17586386
政府网站标识码:3101170037  沪ICP备11041337号 

沪公网安备 310117020039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