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松江档案信息网欢迎您!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2023年03月28日 星期二
标题: 正文: 栏目:
档案史料
           风土人情
           每周人物
           旅游文化古迹
           松江历史沿革
           历史松江
           松江之最
           上海之根
           《松江档案》内刊
           史料公布
首页 > 档案史料 > 旅游文化古迹

佘山天主教堂

 2012-01-11

      位于松江区西佘山之颠。清代同治十年(1871年)耶稣会会长法国人谷振声募集资金而建,十二年(1873年)落成。堂内供有圣母像,相传圣母像是由一位姓陆的中国神父,亲自到法国巴黎圣母院临摹并带回上海。19世纪末又在半山腰新建教堂,称为“中山教堂”。同时在堂对面的山坳间建有“圣母亭”、“圣心亭”、“若瑟亭”,称“三圣亭”。在中山教堂通往山顶的山坡上,建有14处苦路像。民国十四年(1925年)拆除山顶的小堂重建大堂。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11月完工,大堂就是现在的佘山天主教堂。工程设计为葡萄牙神父叶肇昌(Dinie)。大堂分为两层,堂内拱顶高19米大堂屋脊高约22米,总高38米。大堂结构以石为主,屋盖为钢筋混凝土拱顶。
    教堂平面呈拉丁十字形巴雪利卡式,正面朝西,南、西、北均有大门进入大堂,正门设在西南面,进入门厅直通大堂,堂东西长56米,南北宽25米。西向正祭坛用镶金嵌碧的大理石雕成,座堂用花磁砖铺地,祭坛与座堂用低矮的汉白玉石栏杆分隔。柱子上端与墙面石上,雕刻有精美的花卉、天使、牛、羊、狮、鸟类等图案,互不对称,表现了17世纪巴洛克式灵活自由的设计理念。东首翼部楼下为圣衣间,楼上为主教卧室。
    外墙下部以金山石砌筑,石柱用金山石或斩假石,结构坚固,教堂外墙以红砖砌筑,部分屋顶为碧绿琉璃瓦。教堂四周是镶嵌着彩色圣像的玻璃窗,窗堂都为尖拱形,檐部的处理用半圆弧。其南侧有方形塔楼1座,上部设有16柱橄榄形穹顶的楼亭,亭顶原有1尊圣母玛利亚高举圣婴的铜像,高4.8米,重1200公斤。
    佘山天主堂基本上采用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罗马风格的建筑形式,又兼容了17世纪以后的欧洲建筑艺术风格,是举世著名的教堂建筑之一,又是现存最华丽的一座耶稣会天主教堂。每年5月份,佘山天主教堂成为教友包括港、澳、台同胞以及国际友人中的天主教友朝圣之地。
    1989年7月,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下一篇:九峰三泖胜迹
Copyright © 版权所有 上海市松江区档案局
地址:上海市松江区中山中路38号 电话:021-37736578 网站访问人次:17590310
政府网站标识码:3101170037  沪ICP备11041337号 

沪公网安备 310117020039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