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松江区邱家湾,今少科站内。清代同治年间(1862~1874年)重建。砖木结构,面阔三间,坐北朝南,进深七间。建筑,门面装修为中国传统的磨砖对缝工艺,图案则为西洋式。屋面用筒瓦,屋顶的形状为西洋式尖顶。堂的内部主体装修均为西式,采用仿中世纪的垂式柱,梁柱上绘有彩漆图案。
邱家湾天主堂为松江最早的天主教堂。明代崇祯年间(1628~1644年),徐光启孙女(自幼入天主教,圣名甘达弟)嫁于许缵曾之子、天主教徒许远度,至崇祯十年(1637年)寡居,乃于邱家湾独资建造天主堂,献地百亩为圣堂公产。清代同治十一年(1872年),按哥特式十字形建筑扩建,并融入中国传统工艺。同治十三年(1874年)竣工,适逢同治帝大婚,教堂举行大礼弥撒,为同治皇帝祈祷合唱诵歌。
清代光绪十二年(1886年)科试期间,松江府属各县考生会集府城,因细故与教堂人员发生争执和斗殴。教堂被考生纵火,焚去大半。次年重修。该堂是松江天主教的本堂。清末太平军进军上海时,忠王李秀成曾设行辕。清军攻陷松江城后,被洋枪队队长华尔据为寓所。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购进贴邻沈姓花园。
“文化大革命”期间,为松江县教师进修学校占用,外表破旧,内部渗水。1993年1月,天主堂开始维修,同年6月竣工,6月18日,修葺一新的天主堂以“耶稣圣心堂”之名复堂并恢复宗教活动。
1985年7月,公布为松江县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