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松江档案信息网欢迎您!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2023年03月28日 星期二
标题: 正文: 栏目:
档案史料
           风土人情
           每周人物
           旅游文化古迹
           松江历史沿革
           历史松江
           松江之最
           上海之根
           《松江档案》内刊
           史料公布
首页 > 档案史料 > 旅游文化古迹

天妃宫

 2012-01-12

    原位于上海南市区苏州河河南路桥北堍。1980年因市政建设需要,搬迁至松江方塔园内。清代光绪十年(1884年)建筑。面南,五开间九架梁,占地约350平方米。


 

    天妃宫在宋代初建于现小东门一带,称顺济庙,元、明、清屡次修建,清咸丰年间(1851~1861年)毁于战火,光绪十年(1884年)易地重建。宫内原悬匾曰“湄州圣母”。据志载,松江以前也有天后宫,在西门外白龙潭北,殿前有池一方,西与福庵毗连。光绪五年(1879年),福庵尼大慧重修。别庙一在金山嘴,一在漕泾。


 

    天妃宫亦称“天后宫”,南海一带称“妈祖庙”、“娘妈庙”、“婆祖庙”等。“妈祖”实有其人,她叫林默,民间称林默娘,福建莆田湄州岛人,父亲是湄州都巡官林愿,她是最小的女儿,生于北宋建隆元年(960年)。林默生前在家纺织,“生面神异”,识水性、懂巫术,富侠义之心,经常亲自驾船或组织抢救海上遇难船只和人员,短短一生共救起几百人。雍熙四年(987年)她28岁时,在一次救助海难同胞时光荣献身。福建一带人民十分崇敬怀念她,在莆田、湄州等地建庙纪念,一个民女便被神化了。由于林默娘的“神力”能“助师灭寇”、“助国济民”,自北宋宣和五年(1123年)后,历代皇帝均有敕封。宋徽宗时赐“顺济”庙额,后又累封“灵昭惠应崇福美利夫人”;元代皇帝认为林默“神力”“威灵显耀,应验昭彰”,封其为“护国明著天妃”;明朝加封4次;清代康熙年间(1662~1722年),因战船出征,统一台湾,祈请妈祖神灵相助,船队得以顺利渡过台湾海峡,被康熙敕封为“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宏仁普济天妃”,二十三年(1684年)又晋封为天后,道光年间再封为“天上圣母”。据统计,全世界的妈祖庙、天妃宫多达4千余座。另有民间故事讲,林默娘心地善良,一次父亲出海遇难,她在海边哭等至死,感动上苍化而为神。


 

    天妃宫坐落于方塔园中心广场的东北隅,与方塔相影射。殿堂巍然,基座坦荡,台阶开宽,具森森然庙堂之气。大殿歇山顶,单檐,翼角翚飞,举架高耸。面阔五楹,边二楹为廊,九架梁,梁柱粗硕。南设翻轩宽阔双胫,非草架顶。所有外露的架梁、挑梁、月梁、驼梁、檐枋、额枋、托机等均作雕刻。北壁檐枋悬巨匾“天妃宫”,3字硬健有力,为今书法家吴健贤所书。南侧装一排12扇槅门,四周屋檐下为敞开环廊,共22根檐柱,柱下垫鼓形柱础。


 

    因为厅堂高敞,故而夏天凉气习习,溽暑尽消,现作为茶室,也经常作为电视电影中王府公堂的外景拍摄地。


 

    1993年10月,公布为松江县文物保护单位。

 


上一篇:陈化成祠 下一篇:如来石幢
Copyright © 版权所有 上海市松江区档案局
地址:上海市松江区中山中路38号 电话:021-37736578 网站访问人次:17590445
政府网站标识码:3101170037  沪ICP备11041337号 

沪公网安备 310117020039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