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松江档案信息网欢迎您!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首页
|
局馆介绍
|
服务指南
|
业界动态
|
政务公开
|
下载中心
|
在线查档
|
档案史料
|
网上展厅
|
公众互动
2023年03月24日 星期五
标题:
正文:
栏目:
全部
局馆介绍
局馆概况
基本职能
机构设置
馆藏指南
领导信息
服务指南
服务时间
查档手续
服务项目
查档须知
查档程序
查档收费
查档依据
政务公开
业务文件
信息公开
政策法规
局馆公开
下载中心
档案管理软件补丁
档案业务表格
各类型档案操作视频
在线查档
报刊摘编
馆藏开放档案
档案史料
风土人情
每周人物
旅游文化古迹
松江历史沿革
历史松江
松江之最
上海之根
《松江档案》内刊
史料公布
网上展厅
改革开放40年--档案见证
松江红色珍档展
松江老宅
千年中山路档案史料展
《处分规定》漫画宣传册
松江撤县建区十五周年展
上海之根——松江
“魅力松江”档案摄影作品
建党95周年图片展
抗击“非典”的人民战争
松江新印象·档案图片展
松江历史发展图片展
崛起的松江图片展
松江人民在抗日战争中
松江新城建设五年回眸展
建党八十五周年史料展
纪念档案法颁布20周年
松江撤县建区十周年展
剧作家陆军教授展览版面
见证松江60周年图片展
中共松江党史图片展
档案小常识
档案基本知识
档案法律知识
视频点播
档案咨询
在线留言
档案学会
业界动态
主题教育
公告栏
工作动态
国内档案纵览
国际档案瞭望
松视新闻
松江报
首页广告
公众互动
《松江档案信息》
档案小知识
局长信箱
满意度调查
网上征集
问卷调查
业界动态
主题教育
公告栏
工作动态
国内档案纵览
国际档案瞭望
松视新闻
松江报
首页 > 业界动态 > 国内档案纵览
周令飞:还原一个更真实亲切的鲁迅
时间
浏览次数
26956
文章来源:中国档案报 作者:本报记者 屈建军
2016-11-21
时值鲁迅诞辰135周年、逝世80周年之际,于南京金陵美术馆举办的《鲁迅的身影——原版照片珍藏版首展》的开幕式上,记者采访了鲁迅长孙、鲁迅文化基金会秘书长周令飞。
采访时,周令飞向记者坦言:“我祖父一生,著述颇丰,但他留下的影像资料却非常少。在很久以前,我的心里就有一个愿望,希望能打破鲁迅以往给人留下的刻板的印象,还原一个最真实的、最有人情味的鲁迅,这也是我父亲周海婴的愿望。”
鲁迅最帅的带有“小资”情调的照片
1933年5月1日,鲁迅身着毛衣在上海春阳照相馆拍摄的照片。 周令飞 供图
这是迄今为止最全的鲁迅生平照片展,136幅展品,涉及127张照片,最早的一张是1903年在日本东京拍摄的鲁迅断发照,最晚的一张是1936年鲁迅去世时的遗容照。其中,绝大部分是原版照片。
“在这个展览中,你们会很惊奇地发现有12张鲁迅微笑的照片,跟他平时在人们心目中的‘战士’形象大不相同。鲁迅不光有‘横眉立目’的时刻,也有‘莞尔一笑’的瞬间。”周令飞幽默地说。
在鲁迅生前所拍摄的照片中,周令飞说,他祖母(许广平)最喜欢的照片,是他祖父1933年5月1日摄于上海春阳照相馆的《毛衣照》。
周令飞指着这张《毛衣照》激动地对记者说:“我祖父身上穿的毛衣和毛背心都是我祖母一针一线织的。据我父亲讲,这张照片是我祖母最喜欢的,她说,这是鲁迅所有照片中拍得最潇洒、最帅、最可爱的一张。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媒体是不会发表这张照片的,因为看上去有点‘小资’的情调,不像是个革命‘斗士’的形象。”
翻开周海婴著的《鲁迅与我七十年》一书,第二页便是这张照片,穿着毛衣和毛背心的鲁迅直视镜头,头发有些长,大约是拍照前他用力地抹了几把头发,使得那又粗又硬的头发蓬松开来,零乱却充满了活力。尤其是他右手夹着香烟、左手叉腰的姿势,显得朝气蓬勃。照片下面的注释是:“这张照片,母亲最喜欢!一九三三年五月一日摄于上海。”
周令飞解释说:“其实这一天,我祖父一共拍了3张照片,前面两张照片都是穿着外套,或端坐,或侧身坐,均取了上半身。唯有这张脱去外套的照片,因为选取角度好,自下而上,有些仰拍,所以,显得他既挺拔,又年轻。然而,我祖母最喜欢这张照片的原因,是我祖父里面所穿的那件毛背心,便是《两地书》中所写到的‘毛衣半臂’!”
鲁迅考试成绩处于中上等水平
鲁迅手绘插图《活无常》(29厘米×23.8厘米)
1927年6月25日,鲁迅创作于广州,上方“活无常”是鲁迅根据民间赛会中的“活无常”形象创作的,下方两图为鲁迅临摹的作品。
虽说周令飞是祖母一手带大的,但没听她谈过有关祖父的事情。“我祖母是1968年去世的,那时我才15岁。我小时候,祖母的工作非常忙,再加之可能因为我还小,不太懂事,她认为跟我说了,我也听不懂。”
记者追问:“您父亲跟您讲过有关鲁迅的故事吗?”周令飞说:“我父亲对我祖父只有当年幼小心灵中的淡淡印象,他们在一起生活的时间只有7年。他对我祖父的了解,主要是从我祖母、我祖父的朋友那里得知的。而我父亲也很少跟我讲祖父的事。”
“对祖父的了解,我跟大家一样,也是通过中小学语文课本。”周令飞坦言。当时,他读了鲁迅的文章之后,也认为鲁迅是一个很凶的人,特别爱发脾气。“当年,我甚至庆幸,多亏他老人家不在了,不然和这么严厉的祖父一起生活,每天都要挨骂……我想,现在之所以好多年轻人当中流传‘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鲁迅)’,这跟形象误读有很大关系。所以,我想对现在的青少年说,你们别怕,真实的鲁迅经常会讲笑话,他也并不像你们想象的那么不苟言笑。我祖母曾说,我祖父的笑声,三间屋子外都可以听见。更何况,他的身高才1.61米,不像你们心目中想象的那样高大。可以说,鲁迅不是一个喋喋不休、很难接近的小老头,而是一个有着浪漫情怀的可爱的邻家长者。”
采访中,周令飞向记者透露了一个小秘密,“我看过祖父的学籍档案,他的考试成绩并不是全班最优秀的,一直处于中上等水平。在北京鲁迅博物馆、上海鲁迅纪念馆收藏的鲁迅学籍档案里可以查到他的考试成绩单”。
鲁迅兴趣爱好广泛且多才多艺
鲁迅自幼喜欢画画,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到了他在“三味书屋”读书时,喜欢用一种“荆川纸”摹画旧小说上的绣像,而且积攒了一大本。其弟弟周作人曾回忆说:“鲁迅小时候也随意自画人物,在院子里矮墙上画有尖嘴鸡爪的雷公,荆川纸小册子上也画过《射死八斤》的漫画,这时却真正感到了绘画的兴味,开始来细心影写这些绣像。”
周令飞说:“祖父的兴趣爱好非常广泛,包括书籍的装帧设计、服装设计以及收藏秦汉瓦当、古代石碑的拓片和西方现代版画等等,他亲自设计的北大校徽沿用至今(1917年蔡元培任北大校长后,委托鲁迅为北大设计校徽,这在1917年8月7日的鲁迅日记中记着‘寄蔡先生信,并所拟大学徽章’),这些都跟他年幼时在私塾里学习中国传统的白描绘画有一定的关系。”
据鲁迅日记记载,1916年,鲁迅几乎每隔一天就去逛一次北京琉璃厂,购买自己喜欢的收藏品,这一年仅收集拓片就有1011张,用款453.38元(银圆)。相比较,1924年,鲁迅买下北京阜成门内西三条的一套四合院(今阜成门内大街宫门口二条19号鲁迅博物馆)花了800块大洋,他一年收藏拓片的钱,当年在北京就能买下半个普通四合院。
20世纪二三十年代,鲁迅为自己的著作及刊物亲自设计了许多封面图案,如《呐喊》《萌芽月刊》等。他编印过《十竹斋笺谱》《北平笺谱》等画谱。他还为自己的文章画过插图。1927年6月25日,他创作了一幅《活无常》,收录在他的《朝花夕拾·后记》里。
鲁迅喜欢开玩笑且笑声朗朗
1936年1月,日本漫画家堀尾纯一在内山书店为鲁迅作漫画像一幅。画像背面画家题词为:“以非凡的志气,伟大的心地,贯穿了一代的人物。”
随着年龄增长、对鲁迅研究的深入,周令飞逐渐发现,其实在生活中,鲁迅是一个喜欢开玩笑、有些调皮甚至有点“任性”的人。
据鲁迅生前的友人回忆,当年鲁迅住在上海的时候,也会邀请朋友来家里做客。有一次,几个朋友应邀前来,已进家门,而鲁迅从外面回来,一进家门就在从门口到客厅的过道上跳起了华尔兹,三步一旋转地进了客厅,最后一屁股坐在椅子上,惊呆了坐在客厅里等候的朋友们。
“这样的鲁迅和大家心目中的鲁迅一样吗?我相信是不一样的。”周令飞笑着说。
接着,周令飞又讲了一个鲁迅在厦门大学教书期间发生的小故事:
有一天,鲁迅穿着一件破旧的衣服去理发店理发。理发师见他穿着很随便,而且看起来很邋遢,就随随便便地给他理了发。随后,鲁迅从口袋里胡乱抓了一把钱交给理发师,便头也不回地走了。其实,当时理一次头发只要2块5毛钱,而鲁迅给理发师的那把钱足有七八块。理发师惊愕之余被身边的人告知,来理发的就是厦门大学新来的鲁迅教授。
一个多月后,鲁迅又来理发了。理发师认出他就是上回多给钱的顾客,因此对他十分客气,很小心地给他理发,还一直征求他的意见,直到鲁迅满意为止。谁知道付钱时,鲁迅也同样掏出一把钱,最后却认认真真地只数了2块5毛钱递给理发师。理发师觉得很奇怪,便问他为什么?鲁迅笑着说:“先生,上回你胡乱地给我理发,我就胡乱地付钱给你。这次你认认真真地给我理发,所以我就认认真真地付钱给你!”
“的确,我祖父就是这样一个性情中人!在作家萧红的笔下,‘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他就是一个诙谐善谑、随性的人!”周令飞的八字胡向上一翘、两手一摊说道。
鲁迅热恋时因为相思跟猪打架
1925年3月11日,鲁迅致许广平的信。
记者问:“周先生,您能讲讲鲁迅与许广平‘两地书’时期的热恋故事吗?”
周令飞幽默地说:“我又不是当事人,怎么能知道他们之间的恋情呢!”瞬间,他话锋一转说道:“我祖父鲁迅与祖母许广平的恋爱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当年,许广平作为我祖父的学生,从开始的崇拜到后来接近,在携手走过‘女师大风潮’的血雨腥风之后,心贴得更近了。此时,我祖父又受到段祺瑞政府的通缉(1926年‘三一八’惨案后,段祺瑞政府对包括鲁迅在内的“大衍之数”的通缉),于是,他们商量好了,我祖父到厦门教书,我祖母到广州教书。那段时期,他们保持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我祖父往往把信刚寄出去,还没等收到我祖母的回信,第二封信又寄了出去……在半年的时间里,他们往来书信达60余封。有学者说,这段时间是鲁迅最浪漫、最柔情的时期,甚至因为相思还跟猪打起架来。当年,鲁迅一个人在相思树下休息(当时,我祖父任教的厦门大学校园里种有相思树。我推想,他可能是在相思树下正在思念我祖母),这时跑来一头猪,不知趣地埋头啃着相思树叶,鲁迅想,相思叶怎么能被猪啃呢!就和猪打起来了。
“我祖父与祖母的恋爱和当时大多数人的恋爱是很相似的,但是我相信更时尚,因为我祖母当年从广州跑到天津读书,也是为了逃婚。他们对于包办婚姻的痛苦感受有共鸣之处,他们能结合到一起,我觉得是一种必然。”
鲁迅善于独立思考且“论敌”无数朋友也不少
1927年1月2日,鲁迅(左四)在福建厦门南普陀与林语堂(左三)及泱泱社青年合影。 周令飞 供图
当记者谈及鲁迅的批判精神在现实中有何意义时,周令飞说:“我一直认为,鲁迅的批判精神体现在他独立思考的能力上。如果他不能够独立思考,是不可能有批判精神的,独立思考是他具有批判精神的一个先决条件。我们要学习鲁迅的批判精神,首先要学会鲁迅独立思考的能力,还有合理的怀疑。这种批判是理性的批判,而不是非理性的抨击、发泄,更不是为了批评而批评,为了反对而反对。”
记者提到鲁迅一生“论敌”无数,朋友也不少。“周先生,您是怎么看待鲁迅跟当时的文艺界‘大腕’笔战的?”
周令飞坦然地说:“我觉得那个年代的笔战,文人之间很少有你死我活的拼斗。鲁迅也曾说过,昨天跟谁‘打笔仗’,第二天我们还在一起吃饭。那个时候,文人的包容心、气度都是不凡的,他们自控能力很强,并坚守着道德底线。”
关于当时的文人论战,周海婴曾询问过其叔父周建人,他父亲是不是脾气大、爱骂人?周建人回答:“我从来没见你爸爸对旁人发脾气,偶尔相互‘谈不拢’,他就止言不语,不讲下去了。”萧军、萧红、胡风夫人……凡是周海婴能询问到的他父亲生前的好友,都说没见过鲁迅发脾气、责骂人。
鲁迅对于“骂”的态度,曾这样形象地描述:“即使笔战,就也如别的兵战或拳斗一样,不妨伺隙乘虚,以一击制敌人死命;如果一味鼓噪,已是《三国志演义》式战法;至于骂一句爹娘,扬长而去,还自以为胜利,那简直是‘阿Q’式的战法了。”
确实,鲁迅也有不少朋友,与鲁迅友谊最为深厚的当属同乡同学的许寿裳,除此之外,如他和郁达夫、曹聚仁、台静农、柔石、萧军和萧红等人的“忘年交”,与内山完造、史沫特莱等人的“跨国谊”,与瞿秋白、冯雪峰、胡风等人的“战友情”等等。
说到“战友情”,周令飞还讲了一个小故事:
鲁迅将瞿秋白视为知己,曾抄录“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相赠。
鲁迅还曾经资助过瞿秋白。那时,瞿秋白刚到上海,身上带的钱花光了,有一段时间就住在鲁迅家里。他生病了,又没有钱去看病。鲁迅想,“我怎么资助他呢?他是一名中共党员,我直接拿钱给他,肯定不要”。于是,鲁迅请瞿秋白编选自己的作品,再帮助他联系出版;瞿秋白潜心阅读鲁迅的作品,编成《鲁迅杂感选集》,并写下精彩的评论。该书出版后的稿费,鲁迅统统交给了瞿秋白。
瞿秋白在福建长汀牺牲后,鲁迅着手编辑他留下的书稿,还对许广平说:“这(瞿秋白的译文《海上述林》)是一本历来从没有这样精致的书,以此纪念他!”
“萧军、萧红两位抗日青年从东北来到上海,举目无亲、生活拮据,可以说到了没有隔宿粮的窘境,是我祖父帮助他们渡过了难关。方志敏在临刑前托人将其手稿《可爱的中国》《清贫》等带出监狱,也是通过我祖父转交给党组织的。我祖父是很重感情的人,不忘初心,不忘自己应该做什么,更不忘自己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责任!”
正如周令飞所言“还原鲁迅”,实际上是还原一个丰富多彩的鲁迅,而不是单角度的、片面的鲁迅。我们过去讲得比较多的是鲁迅的“战士”形象,希望通过这个展览,让大家了解一个更真实亲切的鲁迅,追随着先生的身影,向着更为光明的未来前行。
文中所示鲁迅手绘插图《活无常》、鲁迅漫画像、鲁迅致许广平的信、汉代瓦当拓片均为北京鲁迅博物馆藏品。
鲁迅长孙周令飞近照 屈建军 摄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6年10月14日 总第2977期 第一版
上一篇:
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后铲除哪些恶俗政令
下一篇:
国际机构纷纷上调我国经济增速预期彰显经济发展底气
国内档案网站
国家档案局
中国档案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北京市档案局(馆)
天津市档案馆
重庆档案信息网
广西档案信息网
吉林省档案馆
四川省档案馆
黑龙江省档案馆
山东省档案馆
浙江档案网
湖北档案信息网
福建省档案馆
江苏省档案馆
甘肃档案信息网
河北档案信息网
江西档案局(馆)网
安徽档案信息网
辽宁档案信息网
宁夏档案信息网
贵州档案信息网
青海档案信息网
济南档案信息网
深圳市档案局(馆)
泉州市档案馆
哈尔滨档案信息网
绍兴市档案信息网
杭州市档案局
青岛档案信息网
南京档案局(馆)
西安档案信息网
宁波档案局(馆)网
沈阳档案信息网
珠海档案信息网
广州市档案信息网
武汉大学档案馆
家庭档案网
国外档案网站
加拿大国家档案馆
美国国家档案馆
澳大利亚国家档案馆
新加坡国家档案馆
巴西国家档案馆
法国国家档案馆
德国国家档案馆
瑞典国家档案馆
瑞士联邦档案馆
墨西哥国家档案馆
奥地利国家档案馆
芬兰国家档案馆
卢森堡国家档案馆
荷兰国家档案馆
英国国家档案馆
上海档案网站
上海高校档案信息网
复旦大学档案馆
静安区档案馆
徐汇区档案馆
黄浦区档案馆
奉贤区档案馆
杨浦区档案馆
长宁区档案馆
宝山区档案馆
嘉定区档案馆
普陀区档案局
崇明档案史志网
青浦区档案馆
浦东档案信息网
虹口区档案馆
Copyright © 版权所有 上海市松江区档案局
地址:上海市松江区中山中路38号 电话:021-37736578 网站访问人次:17540388
政府网站标识码:3101170037
沪ICP备11041337号
沪公网安备 310117020039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