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历史上的一月份
2012-07-02
1503年1月9日,江苏松江地震,有震前“有风如火”的记载。
清同治元年(1861年)正月初七日,太平军第三次攻克松江府城。
清宣统元年(1909年)正月,创办松江府立农业学堂。
民国元年(1911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撤消松江府,华亭、娄县两县合并为华亭县,设民政长。下辖3市、21乡,市、乡都设董事。1月5日,全县各界共庆共和,各机关、学校、商店悬挂五色国旗,晚上举行“提灯会”游行。
1914年1月,华亭县易名松江县,行政区划未变。同月,县城街巷始装路灯(电灯)。
1915年1月24日,县教育图书博物馆成立。
1919年1月9日,增收屠宰税,城厢肉店罢市。
1920年1月4日,松江学生联合会发动各校学生调查日货,并劝各商家签字,立志不卖日货。
1924年1月,朱季恂作为国民党江苏省代表赴广州,出席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6年1月25日,松江国民外交会发动市民集会游行,反对日本增兵东北三省。
1928年1月11日深夜,袁世钊、吴志喜、陆龙飞、顾桂龙等,带领农民军30余人,处死钱家草等地恶霸地主7人,并收缴联防队的武器弹药。15日,农民协会在草场浜茶馆开会,陈云、袁世钊、顾桂龙等参加,准备发动枫泾暴动。17日国民党调集大批军队开往枫泾,镇压农民军活动。19日,农民军被围攻,吴志喜、陆龙飞于突围时被捕。26日,吴志喜、陆龙飞分别在松江马路桥南笏冢高墩上和枫泾东栅文昌阁两处就义。
1929年1月1日,松江县民众教育馆开馆。
1933年1月,本县早期女共产党员姜辉麟在南京雨花台就义。
1936年1月,拓宽城厢主要街道。西门至马路桥大街两旁民房各拆让2至3米,全路宽度为9米;长桥南至松汇路(今长桥街)两旁各拆让1至2米,全路宽度为7米。东岳庙内建成自流井,附近居民始用“自来水”。
1936年1月,殷石笙等在佘山购地70余亩,建屋开河,开始经营为风景区。
1937年1月,松(江)亭(林)公路竣工通车。
1945年1月,中共浦西工委派陈正华、黄友梅率武工队近20人由青东转移至新桥和七宝之间的朱泾浜、西河浜、青东园一带,建立游击战据点和交通联络站。
1949年1月26日,由中共松江特派员与华阳桥地下党支部组织领导的“浦东人民解放总队松江大队”成立。
1950年1月上旬,本县废除保甲制,成立城镇居民和村民基层组织。
1951年1月,继续开展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抗美援朝三大革命运动,青壮年2017人报名参加志愿军,首批926人赴朝作战。
1952年1月6日,华东军政委员会农林部发表《陈永康水道丰产经验考察报告》,以后,《新华日报》报道了《中共松江县委关于运用连环示范推广陈永康丰产经验的基本总结》。1月11日,县委召开农业生产劳动模范代表会议,13人被评为出席江苏省劳模大会代表,其中,陈永康被评选为出席全国劳模大会代表。
1953年1月,县政府接办私立立达学园,改名为松江县第三中学。
1954年1月1日,松(江)金(山卫)公路全线通车。同月,江苏省松江师范学校迁至邱家湾(原光启中学旧址)建校,该校中学部与松江县第二中学合并,在原址成立江苏省松江中学。
1956年1月20日,对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进入高潮。全县私营工业79户,纯商业2883户,饮食业835户,服务业503户,手工业4597人,交通运输业全部,被批准为公私合营和各种形式的合作社。
1957年1月,县有线广播站建成,开始播音。
1959年1月,松江县第二中学被列为上海市13所重点中学之一。同月,在“大跃进”影响下,盲目筹建松江钢铁厂,投资170万元,至6月“下马”。
1961年1月,开始贯彻中共中央《关于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即“十二条”),全面纠正“五风”(共产风、浮夸风、瞎指挥风、命令风、干部特殊化风),重新分给社员自留地,允许私养家禽、家畜,恢复农村集市贸易。
1964年1月,全县农村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同月,农村开始普及电灯并实现灌溉电力化;中国农业银行松江县支行开业。
1967年1月1日,公交青(浦)社佘(山)线延伸至松江。同月13日,青松线全线通车。
1967年1月8日,“上海工人造反总司令部松江联络站”(简称“工松联”)、“贫下中农革命造反司令部”(简称“贫革司”)、“松江红卫军司令部”等十个造反组织联合召开“彻底砸烂县委资产阶级反动路线大会”,揪斗县委、县人委领导干部。同月27日,“县级机关革命造反行动指挥部”(简称“行指”)串联30多个造反组织,策划夺县委、县人委的权。1月27日,以“工松联”为首的7个造反组织率先在县人民大礼堂召开“松江革命造反派夺权誓师大会”,宣布“接管通令”,会后,10余名造反队员到县委、县人委强行收缴了公章。1月31日,“行指”等30个造反组织在东岳庙聚会,发布声明:“一?二八夺权”无效。本月,各单位造反派纷纷夺权,县、乡镇机关及基层组织陷于瘫痪或半瘫痪状态。
1968年1月8日,“松江县无产阶级革命派大联合委员会”成立大会在县体育场召开。1月26日,公安局、检察院、法院实行军管。各机关、单位相继成立“革命委员会”
1969年1月3日,上海市革命委员会派出工人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简称“工宣队”)和解放军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简称“军宣队”)进驻本县,分赴各单位领导工作。上旬,全县农村组织贫下中农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简称“贫宣队”)进驻公社机关和所属事业单位,领导“斗、批、改”。
1970年1月,各级党组织陆续恢复党的组织生活。
1982年1月20日,公交松(江)昆(小昆山)线通车。
1986年1月1日,松江电视台(筹)开始用10频道对外播放节目。
1988年1月5日,反映本县10年改革成果的电视专题片《改革春风绿松江》在全县放映。1月13日,位于中山小学校园内的唐代陀罗尼经幢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9年1月26日,松江县被文化部社文局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
1990年1月4日,南美洲苏里南国家访华团一行4人来本县新桥乡参观访问。
1990年1月10日,青松大控制大涨泾水利枢纽工程船闸主体工程竣工。
1990年1月16日,毛里求斯国家能源、水利、邮电部长马恩乌查纳一行5人,来松参观大涨泾水利枢纽工程和佘山农田水利试验站。
1990年1月16日,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叶公琦、全国人大常委袁雪芬、全国劳动模范马桂宁等30余人来松视察、访问。
1991年1月1日,松江供销商厦落成开业。
1991年1月4日,县委、县政府欢送县级机关第一批44名下村任职干部,分赴本县15个乡镇的44个村,帮助这些村加强两个文明建设。
1991年1月5日,革命遗址大方庵发生火灾,北殿东部焚毁过半(2月22日晨,在狂风暴雨袭击下,残存部分倒塌)。
1991年1月10日,本县1990年粮食生产取得显著成绩,被国务院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
1991年1月30日,县税务大楼竣工(2月下旬,县财政局和税务局迁入办公)。
1992年1月14日,松江县花桥越剧团成立,是本县第一个由企业出资创办的民间专业艺术团体。
1993年1月17日,松江人民广播电台调频立体声广播正式开播。
1993年1月18日,上海纺织品进出口公司松江分公司开业。
1994年1月15日,本县开展“松江农民看上海”活动(至3月10日结束),先后组织9批5000余名农民代表参观上海地铁一号线及南浦、杨浦大桥等景观。
1994年1月18日,市郊室内单体面积最大的松江招商市场开张营业。
1995年1月3日,本县沪剧小戏《送子观音》在北京“第三届全国人口文化”评奖中获一等奖。
1995年1月23日,交通银行松江支行开业。
1996年1月19日,松江县人民检察院新大楼竣工。
1996年1月25日,松江县国际交流中心成立。
1997年1月18日,基督教泗泾福音堂举行复堂典礼,400余名信徒参加首次宗教活动。
1997年1月25日,’97文化下乡活动在新桥镇礼堂拉开帷幕,历时10天,1.5万人次参与。
1997年1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宋代兴圣教寺塔(方塔)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同月,县建设局共青团员朱锋被团中央、全国绿化委员会和林业部授予“全国青少年绿化祖国先进个人”称号。
1998年1月12日,松江县规划局、县政府新城区办事处成立。方松公路南段主车道贯通。1月18日,县房地产交易中心开张营业。
1999年1月28日,松江区青联一届一次全会隆重举行。
2000年1月18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总工会主席包信宝来松调研。
2000年1月22日,区委举办的每月一次正处级以上党政领导干部理论学习讲座第一讲开讲。
2001年1月18日,松江海关驻出口加工区办事处成立并正式运行。
2001年1月18日,西藏日喀则地委副书记林湘来松慰问援藏干部家属。
2001年1月29日,在沪20多位中国工程院院士考察松江工业区、出口加工区、九亭镇、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
2002年1月22日,挪威王国首相邦德维克一行五十余人来松访问,参观了庞仕水产(上海)有限公司。
2002年1月30 日,区委、区政府在松江宾馆召开首批拔尖人才座谈会,区领导向冯镇泰、范小兵等十名拔尖人才颁发证书。
2003年1月23日,华亭老街开街迎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