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三月至五月,倭寇侵扰焚掠至城郊南门、西门、东门一带。
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三月,康熙帝南巡,舟行抵松江。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三月,康熙帝南巡,再度抵松江。
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三月,府考,松江府属各县应考生会集府城,部分考生至邱家湾天主堂参观,被拒,双方发生口角,继而互殴;三月十一日,考生愤怒,纵火焚烧教堂。事后,松江知府、华亭知县等向教会赔礼、赔款,并惩办8名考生。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三月,上海邮政总局松江支局在县城建立。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三月,马相伯在泗泾开办汇源米厂,松江始有机器碾米。同月,上海至枫泾段铁路通车。
民国元年(1912年)三月,创设松江银行,发行兑换券(面值1元、5元、10元)。在本县流通使用。
1919年3月,占地25.56亩的公共体育场建成使用。
1921年3月10日,松江典业银行开业,为本县第一家商办银行。
1922年3月13日,县城小学教员为争膳费未获解决,集体罢教。
1923年3月26日,县城各校师生举行爱国反日示威大游行,要求废除“二十一条”,收回旅顺、大连。
1924年3月15日,本县各界哀悼孙中山逝世,并于4月12日举行追悼会。
1926年3月26日,本县学界集会游行,声援北京人民的爱国反帝运动,声讨帝国主义和枪杀游行群众、制造“三一八”惨案的段祺瑞政府。
1927年3月14日,南京东南大学学生、松江人吴光田(共青团员)被直鲁军阀逮捕,17日被杀害于南京。
1927年3月21日,国民革命军第26军第2师从浦南方面由东门进入县城。在松奉军投降。次日,由共产党人和左派人士控制的国民党松江县党部召开市民大会,与北伐军联欢,会后游行。同月25日,各乡农民数万人举行示威大会,会后游行,将劣绅张葆培家捣毁。3月26日,松江县妇女解放协会成立。
1933年3月,白色恐怖笼罩中国,中共松江中心县委书记吴明东被逮捕。
1934年3月,全县划分为城区、泗泾、莘庄、小昆山、枫泾、叶榭、亭林、漕泾等8区。
1935年3月3日,新松江社重新筹组后新屋落成,召开社员大会,柳亚子赋诗祝贺,蔡元培等到会致辞。
1935年3月31日,本县开始办理土地登记。
1936年3月14日,北门至新东门段环城公路竣工。
1938年3月26日,日军蹂褴张泽镇,焚屋400余间,多人遇害。
1941年3月,中共凇沪中心县委开辟淀山湖和天昆区的武装斗争,组建200余人的凇沪游击纵队(又称“昆青支队”),昆青支队一部突袭小昆山伪军据点,全歼伪军一个排,缴枪20余支。
1942年春,日军劫走本县元代孔庙全部祭器近百件,和民间所藏的一批名人书画、古玩等珍贵文物。
1945年3月,“忠义救国军”封企曾部与伪军在张泽井亭桥开战。
1951年3月,全县土地改革结束,共有76054个农业户领到土地证,其中地主1111户,占农户数1.45%;富农1666户,占农户数2.19%。
1952年3月16日,农业部颁布命令,奖励1951年农业爱国丰产模范,授予陈永康奖状、奖章及奖金。同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归国代表和朝鲜人民访华代表团一行14人来本县做报告。
1958年3月,松江专区撤消,松江县划归苏州专区。
1959年3月14日,松江城区岳阳镇蒋泾街景家堰大火,死3人,伤8人,毁楼房1间。3月19日,县委召开五级干部会议,贯彻中央郑州会议精神,调整人民公社管理体制,落实按劳分配。人民公社撤消“团”、“营”、“连”军事化建制,改称公社管理委员会,管理区(大队)、生产队和生产小队。以管理区(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
1960年3月21日,共青团中央第一书记胡耀邦来本县视察。同月,对县属镇的出租私房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松江县教师进修学校创办。
1961年3月5日,公交米(市渡)横(潦泾)线通车。
1962年3月,汤村庙发现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址。
1963年3月5日,中国共产党松江县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同月11日,全县中小学生开展“向雷锋同志学习”活动。
1966年3月,松江县火葬场建成开业。
1967年3月20日,在“支左”部队主持下召开“革命领导干部亮相大会”,为成立“三结合”(部队干部、地方干部和造反派代表)的革命委员会作准备。3月27日,松江县革命委员会成立(简称松革会)。
1970年3月10日,县武装民兵独立团成立。3月12日,大雪成灾,佘山、天马等8个公社倒塌房屋、棚舍等804间,压断电竿1000余根,死3人,重伤9人,轻伤39人。
1978年3月,全县由原来13个公社划分为19个公社,新增高桥(后改名车墩)、砖桥(后改名洞泾)、九亭、塔汇、大港、昆岗等6个公社。
1981年3月2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松江县第五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次日,松江县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同月,农业生产开始推行多种形式的联产承包责任制。
1985年3月,县召开文明村、文明单位命名表彰大会,全县首批命名文明村18个,文明单位54个。
1987年3月6日晚,新浜、新五、大港、古松等11个乡遭受特大暴雨、冰雹和龙卷风袭击,死亡3人,重伤16人,轻伤44人;倒坍房屋、棚舍1200余间;1.1万亩三麦,2.3万余亩油菜受重灾。市县领导连夜赶赴现场,指挥救灾。次日,上海市委、市政府领导芮杏文、江泽民等分赴新浜等重灾区和松江中心医院,察看灾情,慰问伤员,并鼓励干群克服困难,重建家园。3月9日,县委、县政府召开抗灾救灾现场紧急会议。会后,各单位及个人为灾区捐款、献物,合人民币共49万余元。
1988年3月9日,本县党政机关开始全面推行岗位责任制。
1990年3月28日,本县和日本瑞浪市4个摄影团体同步联合举办中日摄影作品展览。
1991年3月15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发文,公布首批上海市历史文化名镇,松江镇为其中之一。
1991年3月19日,著名美籍华人陈香梅女士到洞泾乡中外合资海欣有限公司参观访问。
1991年3月22日,新桥乡春申村建立市郊第一座村级文明学校。
1991年3月23日,松江城区新辟公交环城线路正式运行。
1991年3月24日,松江县家庭广播学校正式挂牌开课。
1991年3月,新桥乡张沙港村一辆手扶拖拉机在沪杭铁路春申村道口和一列客车相撞,死亡2人。
1992年3月5日,松江县少年宫少儿美术作品展率全市之先,在上海美术馆展出。
1992年3月7日,本县第一个电话村在新桥乡春申村建成,310户村民装有电话152部,其中集体单位28部,村民住宅124部。平均25户村民拥有一部住宅电话。
1992年3月23日,上海财政证券公司松江营业部正式开业。
1993年3月27日,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上海市分公司松江营业所开业。
1994年3月16日,以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咸镜南道党委责任书记玄哲奎为团长的代表团一行5人访问松江。
1995年3月1日,香港廉政公署首席调查主任吴金来松考察廉政情况。
1996年3月11日,松江化学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站成立。
1996年3月20日,县人武部收归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制。
1997年3月22日,新松江置业(集团)有限公司挂牌成立。
1997年3月,本县被中央综合治理委员会评为全国综合治理优秀单位;被国家技术监督局正式命名为首批“全国消灭无标生产县”;新桥春申村被中央综合治理委员会、人事部评为全国综合治理先进集体;县外来人口服务中心被评为上海市先进集体。
1998年3月20—21日,本县叶榭、张泽、泖港、五厍、大港、小昆山、华阳镇相继遭受大风、大雪、雷雨袭击。
1999年3月18日,新加坡工业联合会会长刘镇旨一行来松考察。
1999年3月22日,越共中央组织干部部长杜光忠部长率领越南代表团一行来送考察,参观松江工业区。
1999年3月24日,全国人大人口与计划生育立法调研组来松调研。
1999年3月30日,全国政协副主席卢嘉锡来松,视察佘山等地。
1999年3月,为保护山林资源,有近30年开采历史的佘山采石场停止采石,关闭工场。
2000年3月11日,区领导及机关干部和团员青年160多人到沪松公路与沪杭高速公路交界处参加植树活动。
2000年3月15日,以总书记阿勒坦呼亚格为团长的蒙古社会民主党代表团一行来送参观。
2000年3月16日,经市科委批准,上海松江高新技术园区成立。
2000年3月28日 松江信息大楼落成。
2001年3月1日,松江工人文化宫新装修后开放。
2001年3月10日至12日,全国汽车拉力赛“佳通轮胎杯”上海站比赛在佘山风景区举行。
2001年3月7日,松江招商中心成立。
2001年3月20日,区政府在红楼宾馆举行松江新城城市风貌区规划设计国际招标签约仪式。
2001年3月22日,上海市市长徐匡迪来松指导“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
2002年3月2日,上海台商工业园(松江)揭牌。
2002年3月6日,沈阳军区雷锋班班长李桂臣来松作专题报告。同日,国际中小企业城综合大楼奠基。
2002年3月13日,区委、区政府召开2001年度先进私营企业表彰大会,十个先进经济小区、183个先进私营企业受表彰。
2002年3月15日,区委、区政府召开2001年度外商投资企业评先创优表彰大会,20家优秀企业、30位优秀经营者受到表彰。
2002年3月18日,顾绣特色班在松江大江职业技术学校开班,25名女学生开始为期三年的学习。
2002年3月27日,国务院体改办副主任邵秉仁率体改办、中财办调研组一行12人来松调研。
2002年3月28日,中共松江区代表会议召开,选举产生出席上海市第八次党代会的十名代表。
2002年3月下旬,松江中山中路二期改造工程启动。岳庙商业街建设规划实施。
2002年3月30日,区中心医院改扩建工程开工。
2003年3月18日,英国驻华大使韩奎安、英国驻上海领事馆总领事苏保罗一行来松参观访问。
2003年3月29日,松江区“万户家庭网上行”启动,开始实施社区居民信息化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