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顺治二年(1645年)闰六月十日,沈犹龙、李待问、陈子龙、夏允彝等率军民据松江府城,起义抗清。
1913年7月,松江府中学堂改为江苏省立第三中学。同月8日,创设县立第一女子高等小学。
1913年7月8日,袁世凯窃据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镇压革命党人,图谋复辟帝制。钮永建响应深厚讨袁军总司令部号召,在本县组织临时军政府,招集旧部,并募学生军、敢死队,赴沪进攻江南制造局。7月29日,讨袁军失利,时局急转直下,浙军乘机进驻本县。
1915年7月3日,救火会集合全市会员及“水龙”,于菜花泾空场上作救火演习(俗称“祭水龙”),以后成为常例,每年举行。
1919年7月,侯绍裘等组织各地回松度假学生,成立“松江回籍学生联合会”,进行反帝反封建爱国活动。
1921年夏,侯绍裘、朱季恂接办景贤女子专修学校,改校名为松江景贤女子中学,为本县第一所女子中学。
1922年夏,景贤女中联合松江图书馆等单位,举办暑期学术演讲会,邀请沈雁冰、邵力子、施存统、杨贤江等进步人士和著名学者来本县讲学。
1922年7月23日,松江县立甲种师范讲习所创办(后改名为松江县立师范学校)。
1923年7月,中共上海地方兼区执行委员委员长邓中夏几次来松,与侯绍裘等联系,开展革命活动。
1925年7月10日,城厢霍乱流行,济众医院开业,另设8处施医局,相继施诊。
1930年7月6日,开始拆除四城门前的月城。
1945年7月26日,日伪在张泽津塘乡向蔡姓农民强收“军米”,逼死一家3口,引起农民公愤,爆发“混吃饭”运动,涌至伪乡镇长及地主豪绅家吃饭,中共地下党因势利导,叶榭、亭林、漕泾、泖港等地农民群起响应,将一批汉奸特务、伪乡保长、土豪劣绅处死,后遭日伪镇压,中共党员顾杏生被杀害。
1948年7月7日,南门内旧松江府学(文庙)遭台风袭击坍倒。
1949年7月7日,松江市各界集会,纪念“七七”抗战,庆祝解放战争胜利。同月24日,强台风、暴雨、大潮汛同时袭击本县,农田45万亩被淹,人民政府领导农民抗涝救灾。同月,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本县第一个团支部成立。
1950年7月,松江县文化馆成立。
1952年7月1~4日,本县举行解放后首次大型城乡物资交流会。同月,机关事业单位实施干部职工公费医疗制度;干部供给制待遇改为包干制待遇;县爱国卫生委员会成立。
1954年7月,县体育场扩建竣工。
1956年7月,本县第一所公办农村初级中学辰山初级中学创办。
1957年7月,中山中路开始改建成沥青路面。
1958年7月初,掀起“大跃进”热潮,开展“全民大炼钢铁”运动,全县各单位大造“小高炉”;7月15日,县委召开万人誓师大会,号召农业生产夺取高产量,“放卫星上天”;7月17日,县团委召开青年誓师大会,开展农业生产“摆擂台,打擂台,革命英雄主义竞赛”活动。
1959年7月,广富林发现新石器时代晚期良渚型文化遗址。同月,开始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中平调的土地、房屋、物资等进行清理和退赔。
1962年7月17日,公交佘(山)天(马)线通车。
1964年7月1日,进行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本县共116566户,502070人,其中男247843人,女254227人。
1965年7月1日,公交青(浦)佘(山)线通车。
1966年7月8日,县委召开县级机关开展“文化大革命”运动动员大会。
1967年7月19日,造反派组织在松江体育场召开批斗大会,揪斗上海市委、市人委陈丕显、曹荻秋、魏文伯、杨西光、宋日昌等领导干部。
1969年7月16日,全县13个公社及城厢、泗泾2镇和市属工厂民兵青年4376人参加横渡黄浦江等游泳活动。
1971年7月4日,张泽公社恒星大队广播维修员架设广播线不慎,造成4人触电死亡。
1972年8月21日,驻军“支左”人员全部撤回部队。
1974年7月,本县组织2000名建筑工人前往金山,支援上海石化总厂建设。
1977年7月11日,沪松线公共汽车在8号桥西与卡车相撞,死 4人,重伤2人,轻伤13人。
1978年7月1日,公交松(江)张(泽)线通车。
1980年7月1日,公交松(江)大(港)线通车。
1981年7月1日,公交松(江)塔(汇)线通车;米(市渡)横(潦泾)线分辟为松边(松江至江边)和松(江)米(市渡)线,通车。
1981年7月,商业部门试行经营承包责任制。
1982年7月1日,进行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本县共126379户,478249人,其中男236916人,女241333人。
1982年7月,中山西路改铺沥青路面竣工。
1983年7月,上海市少年儿童活动中心佘山营地建成。
1985年7月18日,县政府重新公布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和保护地点共32处。
1987年7月3日,国务院交通部部长钱永昌来本县视察工作。同月,全县开展“创改革新业、建文明家园”立功竞赛活动。
1989年7月26日,本县古松乡斜塘建成高架公路浮桥。次日,公交松(江)石(湖塘)线全线通车。
1990年7月1日,进行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本县共151305户,511547人,其中:男255610人,女255937人。
1990年7月9日,松江县残疾人联合会成立。
1991年7月1日,本县拍摄的纪念建党70周年电视片《光辉的历程——松江党的好儿女英雄史》,向全县人民播放。
1991年7月6日,朝鲜劳动党咸兴市委责任书记李荣泰率友好代表团一行6人来松参观访问。
1991年7月8日,中共上海市委书记吴邦国来本县了解和指导防洪抗灾工作;同日,财政、税务两局分设,改变了10多年来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体制。
1991年7月12日,县委、县政府在张泽、新浜乡召开抗洪抢险现场会,发动群众克服侥幸心理,树立抗大灾和长期抗灾的思想准备,落实措施行动。
1991年7月20日,松江第一家“自选商场”在松江百货商场三楼营业厅开业。
1991年7月29日,新五乡西旺村张家队发生特大凶杀案,造成5人死亡。
1992年7月17日,松江财贸委员会成立。次日,松江工业总公司成立,揭开了本县机构改革的序幕。
1992年7月24日,中国工商银行松江支行获准筹建申银证券公司松江营业部。同日,松江佘山风景区管理处成立。
1993年7月1日—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吴邦国来松视察。7月1日,革命遗址“枫泾暴动指挥所”——大方庵修复开放。
1993年7月25日,经上海市政府批准,撤消本县泖港、九亭、新桥、车墩、洞泾、昆岗6个乡,建立泖港、九亭、新桥、车墩、洞泾、小昆山6个镇,实行阵管村体制。同月,全市首家生产治疗肿瘤的LAK细胞生物剂在华阳镇上海华阳生物制剂研究所生产成功。
1994年7月16日,国务院特区办公室主任胡平来松视察工作。
1995年7月24日,中国民主促进会上海市委员会直属松江县支部委员会成立。
1996年7月1日,本县成立市郊首家水电报修中心。
1996年7月4日,由农业部、国家体委中国农民体协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组成的检查团来松考察第三届全国农民运动会主赛场筹备工作情况。
1996年7月7日,新浜镇方家哈村七队因村民“办酒”、菜肴操作交叉污染,发生68人细菌性集体事物中毒事件。
1996年7月18日,本县天马山、小昆山、泗泾和佘山等镇遭受龙卷风、暴雨和冰雹袭击。19间房屋倒塌,70间房屋受损,一些电线杆刮倒,直接经济损失26万余元。同日上午8时20分,张泽砖瓦厂发生民工失足掉入正在运转的拌泥机当场死亡事故。
1996年7月30日,美国“中国历史文化考察团”一行17人来松考察方塔园。
1997年7月1日,松江人民庆祝香港回归大型文艺演出活动在松江体育馆举行。
1998年7月9日,经国务院批准,撤消上海市松江县,设立上海市松江区,市委、市政府是日在中共松江党校召开松江建区干部大会,宣布松江区成立。
1998年7月23日,政协上海市松江区第一届委员会全体会议召开。次日松江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举行。
1998年7月25日,中共松江区委员会、松江区人民政府正式挂牌。
1999年7月15日 来自我国浙、鄂、陕等市和台、港地区及美、德、法、日、泰、马来西亚的26家大型企业挟三亿多美元落户松江。
1999年7月28日,英国华侨华人访问团来松考察。
2000年7月18日,市政府新闻办、市外经贸委、上海海关、松江区政府联合召开上海松江出口加工区情况通报会。
2000年7月20日,小昆山希望工程党校落成。
2000年7月26日起,由区委宣传部牵头的,在全区开展的“云间之夏”群众性文化活动举行,共放映露天电影20场、举办广场纳凉晚会20多场,5万多市民参加。
2000年7月26日,2000年中华环保世纪行(上海)宣传活动新闻记者第二次集中采访活动在松举行。
2000年7月28日,以国家计生委主任张维庆为团长的国家计生委考察团来松。
2000年7月29日,松江大学城奠基仪式举行。同日,松江区与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合作意向签约仪式举行。
2001年7月1日,区领导集中收看中央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并座谈讨论。会后,领导分四路慰问奋战高温的干部群众。
2001年7月6日,区委一届六次全会扩大会议召开,通过《关于松江区“一城三片”区域发展的若干决议》。
2001年7月18日,美国友邦保险公司松江营业处落户松江。
2002年7月6日,台湾中山大学校长刘维琪及夫人方凤山来松访问。
2002年7月8日,区减灾领导小组和救灾现场指挥部成立。
2002年7月10日,区委一届九次全会召开,审议通过《关于加快推进松江城乡一体化若干意见》。
2002年7月11日,以上海警备区政治部副主任马凌俊为团长的驻沪部队九家单位“双拥”考察团来松。
2002年7月,总投资达10亿元的比亚迪公司落户车墩。
2003年7月9日—10日,中共松江二届二次全会(扩大)会议举行。全会提出《松江区新一轮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十五”计划确定的目标将提前2年实现。